解析户外广告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发布者:本站 发表时间:2022.03.11

 一、户外广告发展概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活动。根据广告发布所依托的媒体形式,广告可以分为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等,其主要特点如下所示:

 中国广告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媒体不断更替的发展史。每一次新兴媒体的出现,都会给广告在表现形式上带来新的生命力,获得当下各方更多的关注和青睐。纸媒、电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形式的相继出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广告新浪潮,而其间,作为起源最早的广告媒体,户外广告也跟随着需求转变和技术革新,较为稳定地维持着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进程,并在现今的互联网后半场,其凭借线下屏红利和数据化渗透等因素,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媒体资源的规模化整合,使自由生长的户外广告实现了产业化。各阶段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和赋能,进一步带给户外广告越来越具有创造力的展现形式,彰显出线下流量的价值。市场和产业体系逐步成熟的户外广告吸引着大量资金的涌入,也吸引了百度、阿里、京东、Google这样的科技巨头将业务布局铺向户外广告市场。伴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户外广告建立起了数据基础,相关数据维度也趋于细化,户外广告的评估由一开始借助照片和经验等进行的简单评估方式,发展到了主要依靠第三方监测公司调研的理论评估阶段,并正朝着数字化加深和程序化进一步运用后能够实现的精细化评估阶段迈进。

互联网广告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让线下广告类型逐渐失去光彩,市场规模一度维持负增长,直至户外广告不断蓄力壮大,将户外整体规模拉回正增长轨道。让户外广告维持强大生命力的,除了其自身的独有特征外,外部供需端和宏观侧的驱动力也不可忽视。从供需角度来看,线上人口红利减弱,线下流量价值的凸显使市场关注点聚焦在展示形式不断翻新的户外广告上;从宏观因素角度来看,户外相关政策规范了产业和市场、城镇化建设为户外不断开辟优质空间、资金的关注和推动都让户外广告拥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中国户外广告发展驱动力概览

    户外广告几乎贯穿了每个生活场景,对消费者进行着全方位的触达,并且随着消费者对场景需求和使用的转变,户外广告能借助着不同场景中的特有媒介进行延展。不同于其余线下广告和网络广告穿插于资讯之中,容易被用户主动忽略,户外广告的强制性和巨大视觉冲击,在带给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回忆度上仍占据着优势。正是因为户外广告场景化、无限延展性和强制性的三大特征,其传播价值没有在时代和需求的多番转变下消磨殆尽,反而历久弥新。

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目前近9亿,城镇化率也从46.6%升至59.6%,已接近达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预计实现的60%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除了人口城镇化率的增加,城镇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是国家城镇化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设铁路、公路客运站和机场等综合客运枢纽,合理布局与综合利用开发商业、办公、居住、生态空间与交通站点等。户外场景的优化和拓展,以及消费者生活消费便利性的提升,都为基于场景进行呈现的户外广告创造出了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中国的各类广告中,户外广告的历史最为悠久,自古至今经历过朝代更迭、时代转换,却历久弥新。这得益于不论生活场景、消费者需求和触媒习惯如何转变,户外广告总能因地制宜地得以展示并延伸进生活的每一面。除开户外广告自身特性,来自需求端、供给端和例如城镇化推进、消费支出增多等宏观因素的驱动力也时刻影响、推动着户外广告的发展。在未来,户外广告的增长率将持续提升,预计在2021年将拥有711.5亿元的规模,成为线下广告中愈加重要的广告市场。